Category: 不完整文章


工商日報社論 1968年5月31日 星期五

華沙會談可以休矣!
--分析中共要求延會的詭計

原定前天在華沙舉行的美國與中共「大使級」會談,突告延開,因為中共在開會前夕,忽然通知美方,謂「目前時期沒有什麼事情可談」,建議延期至今年十一月中旬或下旬才開會。北平這一措施,乍看似是臨時變卦,但就其主張延會的理由和展期半年之久而觀,此中顯然具有某種重大的陰謀。美國與中共的會談,歷時已十三年,先後舉行過一百三十四次會議,從未聞中共提出如此長期延會的要求。美國當局對此,表示「遺憾」,其實這是多餘的表情;它不如對中共這一新行動所隱藏的詭計,徹頭徹尾的分析一番。不如此,美國又會遭北平障眼法的欺矇,受其愚弄了。

所謂「目前沒有什麼事情可談」,當然是搪塞之詞。在過去一百三十四次會中,何嘗有什麼事情可談?縱使有之,除了爭辯之外,又何曾產生過任何協議?這一會談根本是無事可談的碰頭,以此當作理由而要求延會,實在滑稽可笑。倘若把中共的詭計加以揭穿,至少具有下述幾項陰謀:

(一)十一月中旬或下旬,正是美國大選接近勝負揭曉的最高潮,誰可坐上白宮寶座,屆時將見眉目。中共要求第一三五次會談延至那時舉行,顯然是存心觀望美國大選的結果,然後分析選民的意向。同時,此舉可兼具間接削弱詹森總統對大選影響力量的作用,因為詹氏這幾年來一直在慫恿其重要閣員,不時散播與中共「修好」的試探性言論,從麥南馬拉、卡增博而至羅斯托,過去和新近所發表的一系列有關中共問題的說法,任何人俱可看出是獲得白宮主人的默許。華沙會談在理論上被人視為美國與中共「修好」的實際接觸,北平要求延會半年,其企圖就是使白宮無法利用「修好」的幻想,作為競選題材。

(二)中共的另一等待,則是美國與北越在巴黎初步會談的演變。從詹森總統三月三十一日發表對北越局部停炸和舉行會談之時起,中共的尷尬面貌,人所共見。它一方面以全力壓迫河內,企圖禁阻其出席會談;一方面對美國破口大罵,指停炸和會談都是「誘和與騙和」。北平此兩企圖,全部落空。北越既不信其言,又不聽其勸,派出代表前往巴黎開會,此事不僅使北平與河內之間的問係,起了前所未見的微妙變化,而且使中共喪盡「顏面」,無地自容。北越的同意會談,證明它對中共所有的支援希望,已經全部破滅。北平此時的「亡羊補牢」方法,就是一心等待巴黎會談的由僵局而至最後破裂,這就需要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它除了繼續對河內施用壓力之外,自己則用隔岸觀火的心情,靜看會談的發展。如果雙方越談越僵,則北平就可「振振有詞」而要求河內終止會談;倘若雙方獲致某種進展,則北平就要考慮它須採取甚麼對策了。中共宣傳機器一向是蠻勁十足的,但此次對巴黎會談,忽然「靜默」,迄今毫無聲響。此地共報過去對芝麻綠豆的事俱滔滔不休,但對巴黎會談卻不敢報導一字。這可反映北平對此,心有不甘,正在利用一切的可能,挖空心思去想詭計。

(三)根據最近的種種跡象顯示,中共很可能在今年十月間召開「九全大會」。日本駐香港的外交人員,新近出席在東京舉行的使節會議時,也認為毛澤東可能在今年十月,對「文化革命」作一項「總結」。這個「九全大會」能不能開成,因素極多,此處不擬論列;但毛澤東如果要開,他那副「湖南驢勁」,向來是橫衝直撞而不顧一切的。把華沙會談拖到半年後召開,似與此不無關係。因為「九全大會」不但是權力安排,而且涉及路綫和政策,它對華沙會談,自可發生影響作用。

上述三事,我們相信是中共此次突然要求華沙會談延會的背後動機。美國若干夢想與中共接觸的人們,可能聞訊失望,一廂情願的主意,看起來已遭沉重打擊。我們則認為失望大可不必,北平此舉,其實是予美國朝野放棄幻想的機會,估計中共政權的前途,必須基於現實觀點,那些自我陶醉的玄想,祇有帶來失望和挫折。

有識之士過去曾一再提醒美國,華沙會談的舉行,完全是美國的不智。第一、這是個甚麼會談?美國不但與中共無外交關係,而且處於針鋒相對的地位,中共視美國為「侵略瘟神」,不共戴天。在這樣的敵對關係下,如何可以同桌坐談?不客氣說一句,美國根本無視於國際公法,參身於一個非法會談。第二、美國信誓旦旦的宣佈與我國忠誠相處,同心反共,而我國朝野向來視美國為知友諍友,互敬互信,而美國代表卻與中共「大使」開會,這是對我國政府和人民的莫大侮辱。我國能在過去十三年來對此忍怒而不發怨言,完全是對中、美友誼的尊重。事至今日,我們認為美國政府再不能這般繼續侮辱我們下去,應該乘中共要求延會的機會,向全世界宣佈華沙會談從此停開。美國如果這樣做,□□□□□□□□□□□□□喝采!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美國削減經軍援外預算

美國國會日前通過由今年七月一日開始的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八年度的援助外國撥款法案,或稱「援外預算」款額為二十二億九千五百萬美元,業已送交美總統簽署,這可說是自一九四八年開始實行援外計劃以來最低的數目。

在過去二十年當中,美國援外撥款最少者是一九五七年,但一九五七年的數額尚達二十七億美元,本財政年度則不到二十三億美元,比一九五七年還要少四億餘美元。

美總統最初要求的本財政年度的軍事經濟援外撥款總額,本來是三十二億三千萬美元,惟遭國會大事削減。雖經美總統及國務卿等迭次力爭,認為倘若不予依照原案通過的話,勢必大大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妨害美國保證自由世界安全的努力云。惟國會方面,則以「美國財政處境非常困難」為由,節約的浪潮洶湧膨湃,堅持削減。就中尤其是眾議院,幾乎「錙銖必較」,一點也不放鬆,主張削減百分之三十一,約十億美元;該院通過的數字,一度低至二十一億九千六百五十萬美元,只因參議院通過者為二十七億三千萬美元,最後經過兩院折衷,謀取協議,才定為二十二億九千五百萬美元。

誠然,這裡所謂援外預算,並非援助外國的全部。如所週知,對於南越的援助,即不包括在內。對於越南的戰費及對南越的軍經援助等等,總數接近三百億美元,比較上述的一般援外預算,超過十倍以上。美國的對外負擔是很沉重的。

同時,在今年最初的九個月期間內,按照季節調整的數字計算,美國今年國際收支的赤字,本來只有二十五億四千五百萬美元,但是由於政府繼續增派軍隊赴越,民間不斷投資海外,及美國人出外旅遊的消費增加等等關係,據華盛頓消息靈通人士最近估計,美國今年的國際支付逆差,可能達三十億美元到三十五億美元,接近一九六〇年三十九億美元的最高紀錄云。果如所言,則與去年的逆差十三億五千七百萬美元比較,幾乎增至三倍;殊屬驚人。當此英鎊貶值之後,美元遭受重大壓力,以致發生黃金搶購潮;雖獲自由世界的大多數國家合作支持,惟非多方設法,加強努力,減少美元的外流不可。

在美國國會通過的二十二億九千五百萬美元的援外撥款中,約有十九億美元是用於經濟援助(和平部隊一億一千萬美元,援助國際難民,援助沖繩及對第二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投資四億七千三百萬美元等亦包括在內);約有四億美元是用於軍事援助。受經濟援助的國家為七十四個,受軍事援助的國家為三十四個;「粥少僧多」,各國平均□□□□□□□□□

以軍事援助的部份來看,在四億美元當中,據說約有四份之三,即三億美元,給予南韓、泰國、中華民國、菲律賓、土耳其、希臘、伊朗等接近中國大陸或蘇聯的國家。南韓及泰國因為派遣逾萬兵力赴越參戰的緣故,獲得較多的援款,作為「補償」;其餘各國所得者就較少。至於距離中國大陸或蘇聯較遠的國家,它們所獲的軍事援助更微乎其微。

美國本財政年度援外預算表面上雖二十二億九千五百萬美元,惟美國達近年早已決定了一項原則,這就是在援外的總額中,必須有百分之七十為實物或向美國購買。因此,美國在援外計劃項下可能流出國外的美元,不過七億美元左右而已。美國如恐美元外流的數額過鉅,儘可提高其援外方案中實物所佔的比率。美國生產力龐大,實可增加對外援助,計不及此,未免失策。

病床與醫生

醫務衛生副總監韋璐醫生最近在市政局週年辯論會中揭露,一九六四年時,本港每千人口有病床二點九一張,現每千人口已有病床三點六〇張,即增加了三千四百張,增加的數目每年超過八百張,目前,由政府或政府補助機構建造中的病床有二千九百張,準備在今後兩年啟用。

香港醫療設備的缺乏,多年已成一個重要問題,經過醫務衛生署在這幾年來的積極建設,病床的缺少,雖然距離全面需求還遠,但如韋氏所說,在不足四年內,本港各醫院的病床總數已增加百分之六十,亦可算相當令人滿意的成就。也是醫務衛生署努力的成就,值得市民感佩與讚譽的。

但另有一個問題,嚴重性不下於缺乏病床,且有變本加厲之勢。這即公立醫院欠缺醫生,不祇招之不來,且留之不住。港府發言人最近承認公立醫院缺乏醫生,目前有八十八個空缺,當局還需要更多醫生,以減少現任醫生的辛勞。

政府醫院有才難之嘆,因素當然不祇一端,除了港府發言人推斷待遇與工作環境不能改善,主因還是香港根本仍缺少有資格的醫生。這情形不從速補救,將來縱使醫院林立,將亦得物無所用。

但補救談何容易,在十年前過去一段時期,這情形不如今天的嚴重,實有賴於中國大陸醫生來港調劑,但他們已考得在港執業資格的,不是自行懸壺執業,就受聘公立醫務機構,其餘他遷的他遷,改業的改業,這來源已枯竭了。

外地具有資格來港執業的醫生,願來港行醫的為數少得可憐,剩下來唯一可靠的來源,祇有香港大學醫學院,但它將學額擴充後,每年產量不過約八十名,縱全以補充本港公立醫院現有的空缺,尚微嫌不足,將來再擴充病床之後更有捉襟見肘之象。

想使公立醫院留得住醫生,應付未來的需要,除了考慮改善他們的待遇,同時祇有擴大港大醫科學額,且資助青年赴海外攻讀醫科,而以回港服務為交換條件。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安理會決議XXXX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日前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中東問題,全體一致通過了一個決議案,包括由聯合國秘書長派遣特使前往中東,以色列軍隊自佔領地撤退等根本解決中東糾紛的原則。中東戰爭自六月中結束,迄今將近半年;聯合國為了解決戰後問題,曾經舉行緊急大會及安全理事會議,惟均徒勞無功;這次通過了上述決議案,總算有了成果。

然而,正如聯合國以往通過的許多決議案那樣,有關國家並不一定遵照執行。單從埃及總統那塞二十三日的演說看來,中東糾紛顯然沒有立即解決的希望。現在要注意的,是各當事國今後的動向。

安理會此次通過的決議案,是由英國提出的。英國案可說是「強調以色列軍隊應由全部佔領地撤退的亞非三國(印度、馬里、奈及利亞)案」和「強調國際水道自由航行以及以色列生存權的美國案」的折衷產物。此案把阿拉伯諸國的要求與以色列的要求一併容納進去;避免使用太過切實的字句及解釋。但是另一方面,這正反映出解決中東問題的困難。

中東當事國的態度,首先要注意者是以色列的。此次戰爭的結果,以色列佔了許多地區,計有:敘利亞高地,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市區,西奈半島,加薩地區,及阿卡巴灣。以色列佔領後,立即致力於經濟上的開發,確立由阿卡巴灣運輸物資的路線,並向阿拉伯人實施教育。以色列當局迭次宣言:「除與阿拉伯首腦直接談判之外,別無其他解決途徑。」在本月八日召開的緊急內閣會議上,還決定了一項方針:「絕不放棄耶路撒冷」,及「如不宣言終結一九四八年以來的戰爭狀態,不進行任何談判。」簡單地說,乃以確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及締結和平條約為第一要義。並且縱使如此,以色列仍不放棄耶路撒冷;以色列態度是強硬明確的。

阿拉伯的立場又如何呢?業已表示承認以色列生存權的約旦王固不用說;即沙地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等保守派的王國,大概也無可奈何,只好接受安理會的決議。但是,敘利亞內XXXX說,□□□□□□□□□□□安理會的決議□□□□□□□□□□□□可能性,大概是不能□□□□□□□□,環繞埃及戰敗以來的內外情勢,極為嚴重。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作為埃及最大靠山的蘇聯,也贊成安理會的決議,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在經濟方面,埃及封鎖蘇彝士運河,每年約損失一億埃鎊,旅遊事業減少收入三千萬埃鎊,西奈油田損失二千萬埃鎊,單單這三宗,共計一億五千萬埃鎊,約合三億五千萬美元。最近除了仰賴蘇聯支持之外,是靠沙地阿拉伯弍千XXXX意義甚大,我們希望當事國□□□□□着眼,乘安理會決議及聯合國秘書長特使前來中東調解的機會,權衡利害得失,互相切實讓步,成立妥協。如其不然,長此拖延下去,大家都沒有好處。就中尤其是埃及,既然困難重重,怎麼可以堅持不承認主義呢?這是必須審慎考慮的。

香港應多發行新郵票

香港旅遊協會最近發行一套國際旅遊年紀念郵票,供居民黏在國際郵件信封之背,目的在促進香港旅遊事業。這套紀念郵票共有八種,均以香港所製的手工藝術品為圖案,彩色奪目,古意盎然,富有東方色彩。

這是香港旅遊協會繼柬報平安的又一向外宣傳運動,由於極吸引市民的興趣,料可獲致預期的效果。但鑑於旅遊協會此舉的成就,反映出香港郵政當局的失敗,因它們如由郵政局改為正式郵票發行,不特收效更宏,增加府庫收入,且可節省納稅人一筆金錢。

這種紀念性郵票純是一種宣傳品,不能作為郵資收據的代表,故流行當然不能如正式郵票的廣泛,宣傳效力亦打個折扣。

香港郵政當局為甚麼不能陸續推出富有香港代表性的郵票?這是一個老早使人費解的問題。雖然香港在近年已比前較有興趣發行新郵票,但比起許多國家和地區仍然望塵不及,即前年連續發行兩種不同紀念性質的正式郵票,一種紀念國際電訊百週年;另一種紀念聯合國廿週年,似已是創舉。但這仍不過受外力影響,不是自動自發的。

去年發行了一套地方性特別郵票,慶祝農曆羊年新年,纔多少改變了作風。須知郵票的作用,不祇作為郵資的收據,還包括吸收外匯、宣傳產品、推行政策、獲致國際瞭解,招引遊客。它的功用無一而非香港所亟需的。香港旅遊協會現在發行的一套紀念郵票,用途不過限於吸引遊客與宣傳產品,祇這兩種用途已有發行的價值,倘由郵政局作為正式郵票發出,更可兼及其他一切作用,何必讓旅遊協會獨負其責。

香港近年所發行的新郵票,實不能兼具上述的作用,因它們的設計,多是陳陳相因,殊欠想像力與藝術性,更談不到有地方獨特的風格,即去年所發行的羊年郵票,亦殊欠理想,比起旅遊協會最近出的一套,無論設計與彩色,均大為遜色。

香港現既努力發展旅遊業,積極向外推銷產品,同時又力謀國際瞭解,正該借助流傳最廣最速的郵票,宣揚當地的風景、特點、習俗、產品與建設,以吸引集郵家與遊客的興趣。世界不少國家以郵票為主要財源,香港何必甘自菲薄。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就港幣貶值之前因後果說一句公道話

港幣貶值問題之討論事實上已到了結束階段了。今天將這個問題作一個總結,相信有助於市民明白內情,減少不必要之誤解。最重要者,是在市民明白內情之後,不必要之誤解減少之後,更有助於對香港政府措施之正確認識,及鞏固其一貫的對香港政府之信心與支持

香港政府最初為什麼要決定將港幣跟隨英鎊貶值呢?我們應注意下列之原因:

第一、英國在決定英鎊貶值之時間過於匆迫,英國在香港時間十九日(星期日)宣佈英鎊貶值,但十九日之前,英國政府或倫敦半官方或私人商業機構完全沒有消息,換言之,是香港政府在十九日之前毫無所知,亦無從獲得消息。直到十九日凌晨一時半,香港政府才接到英國政府電報。電報一如財政司所宣佈的,香港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將港幣跟隨英鎊貶值,英國政府沒有決定性之指示或建議,香港政府只能自己決定。但我們要注意,接到電報的時間是十九日(星期日)凌晨一時半,香港政府要在二十日(星期一)上午七時之前便要決定港幣是否跟隨英鎊貶值,在如此匆迫的時間內,香港政府要決定這個重大的問題,實在是太困難,抑且是太辛苦了。

第二、香港政府在決定港幣應否貶值這個問題的短短時間內,負責首長當然經過重大的討論甚至發生不同的意見。他們日以繼夜的開會,研究與採取世界性之經濟情報,他們事實上已盡了最大的努力。而此種努力,純然是為了香港遠大之前途與利益,絕對不是為私人或集團利益的。

第三、當時有主張港幣不應跟隨英鎊貶值,理由是目前局勢動盪不安,恐怕一旦宣佈貶值之後,影響人心,加深局勢之困難。當然,這完全是側重於政治的或一般的看法,至於站在經濟立場或長遠之經濟利益着想。當然又有另外一種看法。

第四、當時當然有主張港幣應跟隨英鎊貶值的,那是完全站在經濟立場及為香港長遠利益打算的,其主要的理由是:(一)港幣發行係以英鎊作準備基金,如果不跟隨英鎊貶值,則香港政府歷年續存之盈餘及發行港幣的匯豐、有利、渣打三銀行,連同全港外匯銀行存貯法定流動資金之英鎊非擔當損失不可。損失多少呢?大約八億港元左右。(二)如果港幣不貶值,二十日銀行開市(既然不貶值,銀行便不停業一天了),外匯市場便無法控制,甚至可能發生銀行擠提之危險。(三)如果大多數國家都跟隨英鎊貶值,而香港幣不貶值,勢將影響今後香港貨品出口,削減香港貨品在海外市場競銷的優越性,真正之損失有多少?對香港長遠的利益影響為如何?更難估計。

第五、香港現在究竟有多少盈餘呢?據可靠的統計,香港政府存放於倫敦的盈餘約六億餘元,外匯基金盈餘存放於倫敦的約四億餘元,兩柱合計大約十一億元。即是說,我們所保有的僅係十一億元而已,如果港幣不跟隨英鎊貶值,馬上便要損失八億元。所剩不過三億元,不要說以後的情形是好是壞,很難預料,就在目前,亦很容易引起一個新的經濟風暴,削減世界人士甚至本港市民對本港經濟前途之信心,促成資金外流,增加外資輸港之障礙,香港今後所面對的真正困難,亦難預料矣。

第六、香港政府深信四百萬市民一貫的信賴與支持政府,一貫的愛護香港及不惜為香港之遠大前途而付出代價的。因之,有關方面在決定港幣應否跟隨英鎊貶值的時候,深信大局不會有多大變化,而特別重視經濟利益,遂在匆迫時間內宣佈港幣跟隨英鎊貶值。

以上六點事實,就是香港政府最初決定港幣跟隨英鎊貶值的經過,由於政府這一決定,有形的,可以見到的是保持了十一億元的盈餘不變,避免損失八億元,我們必須要明白,十一億元並不是屬於香港政府的,更非屬於匯豐、有利、渣打三大銀行的,而是屬於香港的,屬於香港四百萬市民的。香港政府最初基於保持十一億存款不變,亦非為了香港政府或匯豐、有利、渣打三大銀行之利益,而是為了香港之利益。我們必須明白,這十一億元之存款,不過是通過三大銀行與香港政府存放於倫敦而已。

現在我們又返過頭來說,為什麼香港政府三日之後又改變政策,將港幣價值提高百分之十呢?

第一、一如香港政府所預料,四百萬市民並不因港幣貶值而動搖對香港政府之信心,市場,物價之變動,並未超出政府之預料或失卻控制。

第二、資金、美鈔,股票市價之波動亦一如預料的在有效控制之範圍內。

第三、至云工業生產所受到之損失,如何重大,可能係忖測之詞,因為工業生產所受到之損失與今後出口貿易可能得到之利益應該如何計算,一時尚未能確定也。

第四、社會人士之評論,報章雜誌之評論都是在支持政府,愛護香港之大前題下發揮其真知卓見的,並非對政府施任何壓力。尤其是平時對香港政府施政多所評論之革新會與公民協會此次亦力表支持,可以證明。

第五、英國政府或英聯邦政府並未反對香港政府之決定。

第六、世界市場之反應對香港尚保持有利。

在上述這內外情勢下,港幣價值什麼要改為變?我們必須研究其他原因了:

第一、我們的鄰邦中共改變人民幣與港幣匯率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決定港幣貶值的時候有一部份人士不相信中共立即改變人民幣與港幣匯率。我們要明白,港幣與人民幣之匯兌數字十分龐大,華僑匯款數字固然可觀,大陸與香港貿易之數字更大。在中共改變人民幣與港幣匯率之後,香港之損失當然很大,而且以後很難控制,為了今後之長遠利益,不得不重行估計。上述一切支持港幣跟隨英鎊貶值之理由或利益,在重新估計之後,顯得有疑問了。因為更大之理由與為了更大的利益,還是在於應付中共迅速的改變人民幣與港幣匯率,香港政府再度權衡利害之後,遂截然宣佈提高港幣百分之十。

第二、三天之後發現局部物價高漲已不能控制。

第三、大陸貨品起價不但不能控制,甚至無可預料,我們必須承認,大陸貨品在香港市場,佔重要地位,在香港轉口站重要地位,對四百萬市民生活之影響亦站重要地位。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香港政府三日內對港幣貶值之兩次決定,我們不能視之為兒戲的,或純然錯誤之決定。而是在匆迫的,為了香港利益,為了香港遠大前途而無可奈何的,忍痛的決定。香港政府此種苦心與處境之困難,我們認為應該獲得香港四百萬市民之諒解和同情的。

誠然,在政府三日內對港幣貶值之兩次決定中,社會各界人士,報章雜誌之評論,不管是同意政府的或是反對政府的決定,都是善意的,好意的,都是為了愛護香港,為了維護香港利益的。爭論愈是激烈,愈顯出我們對香港之信心與愛護之深切。這決非任何力量所能動搖的。是故在香港政府而言,對四百萬市民此次所付出之代價,所表達之意見,應該重視和感謝,經此一役之後,深信香港官民合作,更深入和更可靠了。

話又說回來了,港幣提高百分之十後,損失約五億元,這五億元當然在存放倫敦的十一億元支付。即是說,為了保障市民之利益,保障本港之利益,我們已支付了約五億元,今後經濟情勢如何,當然不易預料,但我們希望全港四百萬市民,經過此役之後,在明白前□□□之後,今後更加了解政府的決策。更加諒解政府之處境,全力支持,加強官民合作,共同應付艱難。因為我們□□□定香港的金融經濟,已損失的五億元必須□□賺回來,必須適應今後的□□經濟情勢,改良香港的工業生產和□□出入口貿易。凡此都是重大的,複雜的計劃,並非說說這麼容易的。而國際經濟之變化如何?我們不知道,我們鄰邦中共的經濟政策如何?我們更不知道,(甚至人民幣與港幣匯率是否再改我們也不易知道)。一切在不可知,不可料的危險情勢下,我們更要作萬全的準備,更應作最壞的打算,一貫初衷,熬苦奮鬥,庶幾我們可以應付不斷發生之困難,而置香港於磐石之安。

總而言之,政府在經過再三研究,與衡量整個局勢之後,確定港幣之新價值,對經濟前途當然有較好的影響,因為今後港幣保持穩定,工業原料入口雖然□□多少增價,但對香港貨品出口貿易,仍有刺激作用。只要我們的出口貿易不斷增加,只要我們的生產額不斷提高,□□港幣穩定,我們的經濟前途仍然是樂觀的。各界人士及香港四百萬市民,一貫的支持政府與擁護政府之決策,對於此次財政措施,容或未符理想,□□□□□香港,為了支持政府,各界人士及全港四百萬市民,在明白內情之後,應諒解政府處境之困難,與當政者決定之不是,以忠恕之態度協助政府作□□之善後工作,以免影響大局,動搖人心,這是我們懇切之期望。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香港政府的明智

我們現在不願再返過頭來研究本週一香港政府為什麼如此急速的決定港幣跟隨英鎊貶值,為什麼不像星馬之決定,為什麼不像錫蘭、紐西蘭或其他國家稍遲決定。因為財政司郭伯偉昨天在記者招待會中已有所解釋了。錯誤之造成誠然是遺憾的,但身當其重任的財政司,在當時應該怎樣決定,在理論與事實上都不容拖延,而一項決策知決定與推行,為好為壞,亦有多方面的,如何權衡輕重,以保障大眾之利益,當其事者之決定,許多時候亦難免受種種條件之限制。因之,我們雖然無意替財政司解釋,但我們殊為同情財政司今日處境之困難。尤其是在發現其決策錯誤的時候,立即採取新的決策,扭轉局勢,此種明智的、勇敢的思慮與行動,是值得讚許的。至於因此所造成的錯誤及其不良後果,當然不易忘懷,但深信香港四百萬市民,在愛護香港,維持社會安定的大前提下,自然明白大家所付出的代價並非毫無意義的。

對港幣匯價此次三日之內二次變更,其真正之原因或影響如何?我們認為應相信財政司在記者招待會中的解釋。首先,我們相信此舉與政治因素無關,財政司說:「這次港府的決定,並未受政治因素影響,本人的職務為財政司,與政治無關。」又謂:「本人最近赴英國之行,是與英國官員商談有關如果英國加入共同市場,對香港之影響□□□與英鎊貶值問題無關。」我們認為□□實,並非虛話。

其次,我們相信香港市場與工業生產,出口貿易,今後可望回復穩定局面,誠如財政司郭伯偉所說的:「現時港元僅貶值百分之四.三,由於其數字如此之微。相信入口商與批發商不會將這輕微的成本增加,加在消費者之身上。何況稅項並無影響。」最使我們注意的,是財政司對香港商人的絕大信心,財政司認為商人將會自動降價,而通過市場力量之影響,香港很快將回復穩定局面。

總而言之,從財政司上述談話中,已充分顯出香港政府對穩定金融繁榮經濟之信心與努力,而香港政府能夠重視四百萬市民之意見,接納各方面人士的建議,關懷四百萬市民之利益,隨機應變,迅速阻止困難之加深,已贏得四百萬市民之信任與擁護。至於今後是否再有困難發生?我們此時不敢作過早之評論,因為經濟問題是十分複雜的,其所受海內外因素之影響亦十分重要的。但不管今後有沒有新的困難發生,只要香港政府各部門能夠真真實實的與四百萬市民,與各工商業人士,社會領袖保持密切接觸,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多注意實在情形的變化,真真正正做到官民一體,衷誠合作,雖然更大之困難,我們仍然可以克服,保障香港之安定與繁榮

南越地面戰爭激化擴大

西貢東北二百八十英哩南越中部高原德都及其週圍的戰爭,自本月一日開始,已進行了二十二天。北越軍投入的兵力,最少有四個團,其番號為第二十三團,第二十四團,第六十六團,第一七四團,共約一萬二千人。聯軍方面,也出動了一萬多人,其中包括有美軍第一七三傘兵旅。在一個狹小的地區中,從事這樣大規模的戰鬥,是越戰發生以來所罕見的。

對美軍及南越軍司令部二十二日發表,北越軍被擊斃一千二百九十人,被俘虜十三人;美軍死二百四十六人,傷八百六十人;南越軍死三十二人,傷一百五十三人。回顧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愛德蘭谷之役,美軍二百十七人陣亡,二百三十二人受傷;比較起來,此次美軍死傷的情形尤重,顯示戰鬥激烈的程度。

北越四個團,有兩個團展開於德都的西南,一個團佈署於德都的西北,另一個團則配置於德都的東北。美越聯軍除了派遣成萬人參戰之外,還出動大批飛機,包括B五二轟炸機在內;轟炸得最密的時候,平均每十五分鐘就有一次,投下炸彈及汽油漿彈等。惟北越軍儘管死傷枕藉,仍然頑強抵抗。

在距離高棉邊境二英哩的八七五高地,美軍於大肆空襲及發射大炮之後,派遣大批傘兵降落,進攻山頂附近坑道裡的北越軍。北越軍在近距離以機關槍手榴彈等攻擊,傘兵犧牲頗大,美國還損失了幾架直昇機。

在此次戰鬥中,北越軍表現了異常XXXXXXXX云。但XXXX,還不敢宣XXXX

北越軍此次在德都□□□□□□□有如下幾項目的:一、支持北越軍□□南滲透。因為德都與寮國高棉毗連,是北越人員物資經過寮國高棉滲入南越的主要孔道。從北越軍指揮官屍體上發現的北越文件說,要他們「在十二月底以前,負起補給德都一帶北越軍糧食,武器及單車的任務」。這更可證明以上所說的一點。二、一般越共最近士氣低落,逃亡投降者日多,共方特派遣最優秀的部隊,不惜付出最高的代價,藉以表現一番,作為模範。三、南越中部沿岸共軍遭受重大壓力,共方為了牽制美軍及分散其兵力起見,特在德都這樣有利於他們作戰的山岳叢林地帶開闢戰場。事實上,美軍隨即就近由沿岸地區抽調兩營兵力空運德都增援。四、北越最近獲得中共製造的AK四七型自動來福槍,品質頗佳;另有一種蘇聯設計的RPG二型及坦克手榴彈投擲器;很想在實戰中試驗一下。

再擴大視野,從天時,南北越戰局及美國國內情勢來看,問題非常複雜。北越方面,由於季候風的關係,天氣惡劣,美機的轟炸勢將減少。南越方面,雨季已過,本為適於美軍發動攻勢的時候:惟因兵力不敷分配,有原則上採取守勢模樣。傳說聯軍還有一種錯誤判斷,以為在今後六個月的旱季期間,南越共軍縮小其部隊單位,側重於游擊戰。同時,美國國內方面,最近發生和平反戰運動。共方如能展開攻勢,使美軍蒙受相當損失,可能予鴿派以攻擊當局的口實,獲得抬頭的機會。這對共方來說,將可不戰不勝,利益極大。

因此,由中部高原,以至南部平野,都出現了激烈戰爭。面對此種情勢,聯軍必須在戰略戰術各方面,採取妥善的對策。尤其是,在山岳叢林地帶作戰,重武器及飛機均不容易發揮威力。此次在八七五高地,轟炸機誤把一個五百磅炸彈投向傷兵群,以致許多傷兵慘死,醫師衛生兵亦遭殃,即其一例。這都是教訓,值得檢討。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英鎊危機對香港的影響

英鎊匯價連日來下降,構成近年罕見之危機,不但英國人惴惴不安,就是全世界人士,連日來均注視倫敦的動態,特別是注視英國工黨政府如何應付此聳動聽聞的英鎊風潮。

首先,我們認為此次英鎊匯價下降所構成的經濟危機,是恐懼心理大於實在情形,據連日倫敦消息,英鎊匯價雖然波動不定,但上落很輕微,並非大起大跌,這是不會構成經濟危機的。

其次,英工黨政府面對英鎊危機,並非毫無對策。反之,英工黨政府事實上已掌握了有效辦法應付,什麼辦法?第一、英國可能向國際貨幣基金會及十國財團借款十億美元,以求英鎊幣值之穩定。第二、英國可能限制貨物進口,減少外匯消耗,這是以消極方法來求英鎊幣值之穩定,第三、英國可能立即將英國在海外的資產(包括在美國的一億八千萬英鎊)出售或設法調回英人在海外投資的九十億英鎊,以求英鎊幣值之穩定。第四、英國可能採取緊急行動,增加消費稅,減少政費及軍費支出,實行全面的節約計劃,以求支出之減少。第五、限制資金流動與管制投機。凡此種種辦法,英工黨政府都可以實行,全部同時實行或選擇若干種辦法先後實行。只要實行任何一種或多種辦法,都可以有效的穩定英鎊幣值的。

為什麼英工黨政府連日來並無表示,甚至對是否貸款十億美元也不作表示呢?我們認為毫無秘密,這不過是英首相威爾遜的手法而已,英首相威爾遜要爭取更有利條件,避免各國財團乘機向英國施壓力加深英國之負擔。同時是爭取時間,威爾遜要將目前之情形拖延到星期六日,過了星期日,情勢自然明朗了。在這種情形下,任何對英鎊,美元或資金之投機取巧,都是十分危險

或曰:英鎊會不會貶值?這是大家憂慮的大問題?我們當然不能一口回答,但理解這個問題,應注意三點:第一、英鎊貶值本身不是危機的結果,而是應付危機的方法,如果方法執行得好,結果不但不會加深危機,而且有助於和緩英國經濟危機。第二、英政府對外對內所負債務很大,如果此時將英鎊過份貶值,足以影響其支付能力,所謂英鎊可能貶值百分三十,甚至百分十五之說,都是殊堪懷疑的,第三、真正安定英鎊匯價及英國經濟者,還是在於在財政上之開源節儉,在國民經濟上的實行全面節約,在生產與對外貿易上力謀增加,這都是大問題,大政策,並非英鎊貶值可能解決的。

我們根據這三點原則來研究英鎊貶值問題,便可明白目前一般人之恐懼心理其實是殊可惋惜的。

最後我們說到英鎊危機對香港之影響。

第一、對香港金融市場沒有影響,只有那些興波作波,投機取巧的野心家製造謠言,企圖混水摸魚,才產生所謂影響而已。

第二、對香港工業生產及對外貿易沒有影響,因為我們的經濟基礎不是完全建築於英鎊幣值上面的。

第三、對香港幣的價值沒有影響,因為港幣有其獨立的,真正的價值,港幣雖然是英鎊集團的一員,但港幣之價值並非完全建立於英鎊幣值基礎上的。

第四、對物價沒有影響。

第五、對人心沒有影響。

第六、對工商各業沒有影響。

而由於香港四百萬市民對香港堅定之信心,我們足以抵受英鎊危機進一步發展之浮面威脅的

英國的貿易經濟及金融

英國最近在三個星期的短短期間內,兩次提高利率,每次五厘;這是一項金融政策,旨在防止英鎊價格的低落,穩定英鎊的地位。然而,正當經濟情勢繼續停滯的時候,另外還有許多國內外的不利因素;提高利率,不僅難收保衛英鎊的效果,並且還會打擊工商各業。

英國的對外貿易情形,近月來益惡化;十月份更甚。十月份的輸出為三億五千六百萬鎊,和九月份比較,減少了六千六百萬鎊。另一方面,輸入為五億一千八百萬鎊,比九月份減少一千一百萬鎊,入超一億六千二百萬鎊。至於國際收支,把運輸、保險等項收入抵除之後,赤字仍達一億零七百萬鎊之巨。倘若今後的情形還是沒有改善的話,預料今年全年國際收支赤字將會達到三億鎊左右,成為一九六四年(是年的國際收支赤字為四億零二百萬鎊)以來赤字幅度最大的一年。

說到國外的因素,其中一項是美國提高利率,把許多短期資金從倫敦誘至紐約。英國提高利率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或多或少地改變此種資金的流動方向。

美國政府由於增加所得稅案遭受議會阻延,一方面為了調度資金,一方面為了防止通貨膨脹,不能不提高利率。我們希望美國儘可能及早重行抑低,免致引起國際間的利率競爭。

英鎊的危機,原非今天才開始。自工黨上台執政以後,採取種種措施,本來已有若干進步,並且期待今年達成國際收支的平衡。不料最近數月,國內國外,接連發生重大事故,英國的貿易、經濟及金融,大受打擊,以致英鎊的對外價值下落到一個最低點。加以英國渴望參加歐洲共同市場,而共同市場諸國提出的主要條件之一,正是英鎊的穩定,於是英國更形焦急,顯得格外緊張。

英國除為英國一國貨幣之外,同時和美元一樣,扮演國際貨幣的角色。倘若英鎊的危機深化,迫得實行貶值,勢必影響美元。結果,一方面促使各國中央銀行以其所有美元向美國換取黃金,導致美國黃金大量外流,一方面動搖現行國際貨幣體制,形成整個自由世界金融的不安,關係極大。

日來盛傳英國正向美國、加拿大、西德、瑞士等十國接洽,要借十億美元。英財長在下院答覆議員有關上項傳說的質問時說:「對於報紙此種傳說,予以證實或否認,都不對,這是很明顯的」。惟綜合各種情勢觀察,英國接洽借貸,大概是事實。恐怕問題在於:有些國家尚未答應,另一些國家附帶條件,為英國所難接受。至於美國、加拿大等與英國友好的國家,料必予以支持。

據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上月底透露,當六月間中東戰爭之際,阿拉伯諸國憤恨英國幫助以色列,把它們存於倫敦銀行的存款提出,各國投機家復紛紛拋出英鎊,這對英鎊形成重大的壓力。美國曾極秘密地予英國以大力支持,總額達七億美元之巨。現在英國又遭遇困難;美國料必十分關切。

事實上,英鎊如果動搖,不單是英國一國的問題,關係整個世界亦甚重大。除了少數別有用心的國家之外,其他多數國家大概不會不予援手的。

何況,英國近月來國際收支的赤字龐大,乃因遭受蘇彝士運河封鎖及港口工人罷工的影響並非出於英國經濟本身的毛病,換言之□□□□一時的現象。向外國借貸□□□□□□□□□□不足為怪。

不過,英國在□□□□□□□□□□□□□改變或調整之處□□□□□□□□□□□□□若干海外資產,XXXX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1月15日 星期二

XXXX

XXXX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合作。這當然不是新問題,凡是研究中外教育理論及留心教育情況者,莫不知道其重要性。但這個問題在香港來說卻是十分重要,亦「十分新鮮」,這也許是由於香港之特殊環境,教育事業受到種種不良影響之結果,過去我們一直輕視學校與學生家長合作之重要性,即使若干學校明白其重要性,亦未能認真去解決這個問題,去促成學校與學生家長之合作,這是殊可惋惜的。

對青年兒童的教育,決於三種力量:第一是家庭,第二是學校,第三是社會。這雖是陳舊的理論了,但其正確性今日仍然值得重視。具體來說,要完成對青年兒童的教育,必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分擔責任,假定責任是一個百分數,學校只能佔百分三十強,家庭,社會,同樣是各佔百分三十強的。三方面對青年兒童教育之方式,方法容或不同,但其為達到教育目的卻是一樣的

先就學校與家庭合作而論,何雅明司憲的說法是十分正確的,何雅明司憲說:

為着達到教育青年下一代的目的,教師要認識那些負有同樣責任的人--家長。所以彼此間在同一目的下,實應互相合作。教師一部份的責任,就是要知道兒童的經驗。和下課後的各種活動,以便利用校內的設備來補充兒童的經驗。他們已日漸清楚教育是關乎整個兒童的,所以在很多國家裡教師和家長間的關係已日趨擴展。這一種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最容易建立於小學或幼稚園階段,因為低年級的兒童,多是由父親或母親伴送回校,而教師與家長很自然地每天有接觸的機會。

一間良好的小學,應該運用多種方法來和家長們建立聯繫,如兒童在校內或家庭中遇有難題時,教師與家長可作商討,這樣可使教師知悉一些學生的背景XXXX還有學校開放日以補其不足,在那天,家長受校方邀請,到校觀察兒童能實際上學情況。此外,校方又再邀請分小組在上課時間到校觀察他們的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工作。同時又可從校長方面獲悉一些教導兒童的新方法,家長們將會十分高與,當教師透露其子女在校的實況,而且亦可接受指導有關購買那些課外書本給兒童在家中閱讀。

我們以為何雅明司憲已經說得十分清楚了,此種合作,首先解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便是使到學校與學生家庭互相了解,這是關係教育效率問題不管是對聰明的、低能的或平常的青年兒童之教育,不論是集體的或個別的教育,欲求教育效率之提高,學校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態。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家庭,都有其特點,許多時候甚至發生困難,凡此都足以影響學生正常接受學校教育的。從這一觀點看,了解學生家庭狀態,並非只於消極的明瞭,而在於積極發揮指導或協助的意義。所以學校在這一方面之任務是特別重大的。反過來說,學生家長在與學校充分合作之大前提下,自然明白應該怎樣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配合學校體制與教育活動,務使自己的子弟適應學校的要求,此種相互作用,對提高教育效率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合作的進一步是建立學生家長與教師個別的深厚感情與友誼,這也是十分重要的。何雅明司憲說:

「在教師方面來說,由於這種友善的聯繫,彼此能互相信任、尊重,在校內固然會產生一種和諧氣氛;同時教師亦不會因在教學上遇到挫折、困難而失望,仍舊向着教育的前途邁進。當家長對教師的認識加深了,他們便會感覺教師和普通人,或甚至和自己一般,都是有感情、憂慮、喜悅、希望和恐懼。教師與家長有了愉快的聯繫,他們便更容易XXXX

□□□□□兒童亦可從教師身上意□□□自己雙親般的情感。再進一步說,教師認識了學生家長,便可知道家長們對子女的期望和兒童的背景,在教導兒童時,對他們便有更大的了解和同情,而教師本人在教學上亦獲得更大的成就、例如:教師會注意到以下不同家境的兒童;來自貧苦家庭的兒童,他們一部份由於家境貧乏,以致營養不足或缺乏睡眠;來自富有家庭的兒童,由於家長過度的呵護,以致兒童難以養成獨立的人格;或來自在家庭有教養的兒童,他們的智慧可能遠超於該班學童的一般水平。」

學校與學生家長合作之重要性既如上述,然則如何促進及加強合作,茲就管見所及,提供數點意見如次:

第一、學校在行政方面要將這一方面的工作視為重要工作,擴大若干經費或指定若干人員負責這一方面的工作。

第二、擴大家長會,現在許多學校都有家長會之設,但難得是積極推進會務的。學校應對這方面多想辦法,廣為吸收家長參加,多舉行日常活動。

第三、經常從事家庭訪問。此種訪問工作可以選拔高年級學生協助進行的

第四、發行學校通訊,用油印的或書寫的都可以,俾得學生家長明白學校情況。

第五、鼓勵兒童自動的寫日記,或類乎日記式的家庭報告。

第六、鼓勵學生接受保健,通過保健亦可以促進合作。

第七、經常舉行懇親會或展覽會,加強聯絡。

以上數點,是以學校作中心,積極推動學生家長合作的,待此種工作有了一定基礎與成就,而學生家長亦明白其重要性,學生家長自然主動的與學校合作,共同為促進合作而努力。到了這一階段,無疑是大功告成了。教育界人士、社會人士,廣大的學生家長們,對何雅明司憲的正確建議,應精細研究和全力推動的。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銀行放寬貸款協助工商各業

恒生銀行昨日宣佈推進全面放款業務,反映了社會局面改觀與經濟金融界對香港遠大前途之堅強信心。我們預料其他中外銀行,勢必與恒生銀行採取相同之措施,發揮銀行業務對促進本港生產,靈活資金,增加貿易之積極作用,無疑是當前急切之任務,此舉必能獲得預期效果,及獲得各界人士之讚揚者,可以斷言。

過去數月中外銀行放款收縮,甚至陷於停滯或半停滯狀態,不必諱言,中外銀行適應實在情勢,對本身業務作有限度之調整者,亦係理所當然。因為銀行業務本身之穩健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的,更因為銀行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所必須擔當的責任,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的。香港中外銀行,固然做到了上述兩點之要求,而今天工商各業急待發展,恒生銀行及其他中外銀行迅速採取行動,推進全面放款業務,足見經濟金融界人士之熱心與責任感是如何深切,也是值得我們感佩的。

全面放款業務包括工業、股票、租購、買樓、貨物及進出口貿易等多種,我們希望中外銀行,就上述多種放款業務中,應選擇更富於積極作用者,對繁榮經濟,促進生產有積極貢獻者作為放款業務之優先者,這樣才可以收事半而功倍之實效。基於這個天經地義之原則,我們建議恒生銀行及其他中外銀行,特別重視工業放款,進出口貿易放款,這是當前最急切的。促進生產,增加貿易所必要的。其次是一般市民為了解決居住問題,實現「居者有其屋」之理想,而進行的普遍的買樓放款。在這個要求下,如果銀行貸款二十萬元給一人購買別墅或豪華住宅,當然比不上將二十萬元貸給十人或二十人購買低價樓宇來居住更富於社會的、經濟的積極意義了

至於放款利息問題,在英倫銀行提高利率,而香港外匯銀行又決定提高存款利息當中,銀行對利息支出的負擔增加了,若硬性要求銀行放款不增加利息,實在欠缺理由。但在增加放款利息當中,我們仍然要求銀行盡可能不要增加得太多,特別是對工業放款與進出口貿易放款,尤以暫時不增加利息為宜。這樣才可以使到工商各業,真正受到銀行推動全面放款業務之實惠,而銀行界人士今天的熱心與責任感,才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

最後,我們論及資金外流問題,在過去數月來,銀行存款有限度的減少,並非意味香港資金外流,而近日銀行存款繼續作有限度的增加,則可以證明香港資金外流之可能性今後仍然不會很大的。我們可以從英倫銀行日前提高利率一事觀之,當時若干經濟金融界人士以為香港資金勢必逃去倫敦,但事實證明此種憂慮是多餘的。香港資金一如平時的在香港靈活運用,並沒有外流。而在銀行推進全面放款業務當中,深信更能吸收香港流動資金,更能集中市民的資金作靈活的運用,打開香港遠大前途,在銀行業務之發展及經濟金融之發展諸方面盡最大的努力。

中東新危機與有關各國

以色列驅逐艦伊拉斯號上週被埃及巡邏艇發射飛彈擊沉,並有六十一人喪生。三天後,埃及年產五百五十萬噸的兩間大煉油廠被大炮摧毀,儲油槽亦起火燃燒,埃及百分八十的煉油和儲備慘遭破壞,供應軍需民用燃料的能力大受打擊。埃及則宣稱擊落以色列飛機一架,坦克四輛;中東局勢又突趨險惡。

埃及指以色列軍艦侵入領海;以色列則謂其軍艦乃航行公海之上。埃及在慘敗之後,一大片土地迄仍處於淪陷狀態,聲望一落千丈;利用蘇聯所供飛彈,企圖打擊以色列,作為示威;或許是事實。

至於以色列聲稱:「埃及煉油廠被擊中,乃因處於炮位附近」;大概是一種詭辯。伊拉斯號驅逐艦及六十餘各官兵的損失,以色列輿論沸騰,要求報復,軍方亦強調「以色列人的血不能白流」:於是發炮轟擊埃及煉油廠,也是很可能的。

現在,一方面,蘇聯國防部長轍卡洛夫率領軍事代表團訪問開羅:其任務究竟是為埃及策劃反攻或某種行動,抑或勸告埃及忍耐,尚未可知。如係前者,則頗可慮。

另一方面,美國過去對中東禁運武器,作為釜底抽薪之計;原屬甚善。現卻宣佈局部撤銷禁令,俾能派遣戰鬥機前往以色列、利比亞、摩洛哥,並以較少配備供給沙地阿拉伯、黎巴嫩、突尼西亞。雖顯然旨在平衡中東各國的軍備,免致埃及、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因獲蘇援而躍居優勢;但是此□□□□可能激成可怕的發展。

埃及以色列都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控訴,互相指責對方;安理會已召開緊急會議。同時,美國代表提出草案□□求聯合國譴責所有違反蘇彝士運河區停火協議者;並非針對任何一方。比較觀。蘇聯代表籲請安理會譴責以色列在運河區實施的暴行,要求以色列賠償埃及的損失和遵守停火協議云。明白偏袒埃及,殊難獲得多數支持,達成合理解決。

埃及可從蘇聯獲得大量新式武器,但是要想能夠有效運用,卻需相當時間。何況,除了核子強國之外,一般國家決定戰爭的勝負,乃以陸空軍為主。埃及陸空軍人才缺乏,官兵質素甚差;如欲使其強化,需要的時間頗長。

還要注意:埃及喪失西奈半島之後,以色列在戰略地理上已佔有莫大的便宜。它在防禦方面,由於擁有廣闊的空間,已不像從前那樣容易遭受襲擊。至於進攻方面,空軍固可更迅速地予埃及以致命打擊,長程砲的火力亦可達到埃及的重要地區。此一優劣之勢,開羅必須特別重視。

安理會現正處理埃以的控訴;英、加兩國提出的辦法,已成為各方妥協的焦點;經過幕後談判之後,預料即可派出特使。目前最重要的一點,是埃以均不可再有挑釁行動,免致局勢愈趨複雜嚴重,難以收拾。

最後再說一說蘇聯,傳蘇聯又派軍艦訪問埃及。果屬事實,固可在精神上鼓舞埃及,惟實際上並無多大作用。另一方面,對蘇聯目前在安理會活動的誠意,卻難免使人懷疑;這是不能不考慮的。

(□□: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工業總會與香港週

XXXX在推進工業□□□本港工業產品內銷,重整對內市場與吸引國際商人,協助旅遊事業種種積極之意義。這是香港工商界乃至全體市民所引為光榮的。而香港週之籌備,長成,展出,乃至必然發生的將來遠大的良好影響作用,雖云基於全體工商界人士之努力,與各有關機構之贊助,但工業總會之統籌兼顧,嚴密部署,最新設計,積極策動,無疑是主力之所在,具有決定性之引導作用的。而工業總會同人誠心誠意之工作,夙夜匪懈之努力,發揮其真知卓見,運用其科學學識,不厭求詳,不畏麻煩的從事多方面的聯絡,與改進時務,他們的貢獻,尤其值得香港市民讚揚與敬佩。

我們不願於此處再行闡述香港週之意義,因為過去我們已經再三闡述過,而且有關方面也再三解釋過了。我們仍要強調指出的,是香港週並不是一般性的嘉年華會,亦非一般性的商品展覽。香港週百分之百是負有促進工業生產,促進貿易雙重任務的展覽會。其在香港工業與貿易發展史上,將是劃時代的創舉。

香港經濟命脈主要是工業生產,工業生產之盛衰,必然的決定香港經濟之盛衰,而展拓市場,推進貿易,就是發展工業生產之先決條件。誠然,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求貿易之推進,其為發展工業生產所必需者,事實證明已無可懷疑了。

展拓市場,推進貿易不外兩途,一是展拓海外市場,不論遠的近的,大的小的,新的舊的海外市場均必須保持及擴展,一是展拓本港市場。前者是港產外銷,後者是港產內銷。外銷與內銷都是複雜的事務,或者可以說都是困難重重的事務。非經過特別的安排,長時期的、多方面的、科學化的努力不可。例如本港貿易發展局之設立,便是為了解決港產外銷問題,正如貿易發展局周錫年主席所指出的:

「貿易發展局是一個新的機構,去年四月份才開始辦公,主要任務可以分為兩項:一項是協助工商界人士進行貿易,另一項是對本港及海外各地市場的貿易情形,提供參考資料。

貿易發展局採用兩種方法來達到此項目的,首先是對本港生產及供銷情況,蒐集充足資料,以免浪費時間及金錢,推進無法製造適當數量的產品。其次,我們要能答覆香港產品銷售商提出的XXXX貿易發展局可以□□本港廠商及□□□□士的若干服務事項,但該局服務工作不止此。廠商等待海外顧客上門購買,是以前的趨勢,現在仍然存在。但貿易方式現在業已改變,廠商不能再墨守陳規。這種趨勢不應保留的原因有二:第一、舊的貿易方式,容易令到廠商不願意發展他們自己的理想產品,因為他是照顧客的規格,進行製造工作。第二、顧客會從很多工廠當中,從事選擇,搜購更廉價的產品,結果顧客與廠家之間,不能建立忠實的貿易關係,可能引起業務上的損失。這不僅是某一個人的損失,而且可能是很多人的損失,因為注意價格的顧客,會向整個市場搜購更低廉的產品,如果另外一個地區,有同樣產品,價格更為低廉,他就會毫不遲疑,向該地區購買。經常不斷的價格壓力能使利潤降低,終於影響產品的質素。

周錫年爵士上述的話,是解決港產外銷問題的有效方法,事實證明,自貿易發展局成立以來,香港對外貿易是一年比一年的增加了,而且是顯著的增加了。這就是經過特別安排,長時期的、多方面的、科學化的努力之成果,決不是偶然的。

港產內銷問題如何解決?這是我們在香港週中一定可以獲得答案的。正如周錫年爵士所指出的,解決港產的銷路問題必須經過多方面的工作,或遭遇多種困難,但港產內銷,這種種困難是沒有的,這種種工作是可以減少的。因之,求港產內銷,比求港產外銷是較易容易獲得成果。一件或某種可以外銷的香港貨品,為什麼不可以在本港推銷,一件或某種為外國人樂用的香港貨品,為什麼香港市民反為不歡迎?過去,不少工商界人士、專家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先後已發揮不少意見,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認為只要求下列問題解決,港產內銷之困難便可以打破。

第一、觀念問題,香港市民必要摒除本地貨不及來路貨好的錯誤觀念。而進一步認識香港工業生產已具備了世界水平,香港產品,不但可以追上來路貨,若干種產品,事實上比來路貨更好,更適應香港市民使用。至於如何改變市民此種錯誤觀念?除了期待市民自覺的改變之外,更重要是廣泛的,深入的宣□□□□□□□□□□□□□□觀念,□□□□□□□□□□□□□□一方面□□□□□□□□□□□□□□別可喜XXXX

第二、廠家對產品內銷更有信心,不要墨守成規,必須接納新的貿易方法與科學理論之指導與影響,對本港市場重行估計。事實證明,近年來若干種港產內銷成績甚好,(如塑膠製品,製衣,鋁器,搶瓷,製傘,食品,手提包,鞋……等)這是值得廠家們注意的。

第三、廠家,批發商,零售商必須合作,以打開港產內銷坦途,現代科學的推銷理論已證明,廠家,批發商,零售商三方面的合作,是不能缺少的,事實上沒有廠家的產品可以直接交到消費者手上的可能性,而此種合作,對消費者無害,對三方面有利。在提倡港產內銷當中,廠家,批發商,零售商之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港產內銷當然有阻力的,如何與來路貨競爭便是最大的阻力,因之,我們要從多方面努力,(一)盡可能減低生產成本,(二)不斷的改善產品款式與質地,(三)研究推銷學,(四)密切注意本港市民之需要與其「消費意趣」。

第五、擴大本港之「承兌匯業」,俾得廠家產品內銷一樣可以如入口押匯的獲得銀行之幫助,以利廠家增加產品內銷之週轉,可以不斷的再生產,多做生意。

第六、港產內銷與外銷,是絕對不會抵觸的,問題在於廠家能否及時調整其通盤生產計劃而已。

第七、提倡港產內銷,對入口商的影響也不會很大的,因為四百萬人口集中的香港市場,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既可容納港產內銷,亦能消納入口商品,如果真有所謂影響的話,亦只是極有限度,而且是季節性的出入口貿易輕微數字之比對增減而已。

第八、香港是自由市場,我們所追求的是自由經濟發展的遠大美景。我們事實上不能用限制輸入或其他硬性的限制入口貿易辦法以培育一個有利廠家產品的內銷市場。但我們可以從事自然的,自由的競爭,事實上本港廠家早已掌握了爭取產品內銷的優越條件,我們不會失敗的。

第九、當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對港產內銷有意想不到的便利,廠家應把握此千載一時的機會,全面的,努力的爭取產品內銷,以達到重行調整本港市場之目的。

以上九點意見,只是我們就一己之見而提出,以供各界人士研究港產內銷問題之參考。以達到香港人用香港貨之目的,以增強市民對香港工業之信心,以顯出香港週之偉大意義。

(XXXX/□□:文字丟失)

華僑日報社論 1967年10月1日 星期日

蘇聯力謀召開共黨會議

據路透社莫斯科卅日電:「保加利亞共黨領袖齊可夫今天說世界共黨會議現已非常需要。齊可夫的呼籲,出現在蘇俄黨報『真理報』的一篇冗長論文裡,並說,有兩個東歐共黨同意此議。消息說匈牙利元首卡達,捷克總統洛伏提尼同於昨天抵達,他們顯然是來與柯錫金舉行會談。齊可夫是於九月十五日訪問莫斯科,並將訪問羅馬尼亞。」

一葉落而知秋,東歐共黨國家此種意見,是反映了蘇聯的計劃,這是蘇聯領袖所念念不忘的,那就是召開國際共黨高峰會議。

為什麼要召開共黨高峰會議?原因不出下列數點。

第一、蘇聯急要團結國際共黨國家,阻止中共向國際共黨滲透,進行分裂,挑撥活動。

第二、蘇聯必須恢復其為國際共黨國家領袖地位。在列寧史太林時代,蘇聯有過這個地位,但自從史太林死後,赫魯曉夫執政,這個地位是名存而實亡,幾乎為中共所佔奪了。

第三、蘇聯誠恐國際共黨國家不能貫澈對外與西方國家妥協,對內恢復資本主義的政策,所以必須及早向國際共黨國家進行一系列的指導與控制。

第四、團結國際共黨國家,一方面孤立中共,一方面打擊中共。

第五、以團結共黨國家陣營為號召,提高與西方國家妥協的地位,特別是蘇聯的領袖,一向都懂得所謂討價還價、增強談判條件之勾當的。

在上述原因,其實也是蘇聯急切要求之下,短期內召開一次國際共黨國家高嶭會議之可能性無疑是很大的。但結果怎樣?對中共的影響不會很大,但從此之後,蘇聯與中共之決裂,更無挽救希望了。

香港的工資問題

港督戴麟趾爵士在倫敦商會演講,曾論及香港的工資問題,這問題一向為外國抨擊香港最流行的題材,戴麟趾爵士之所以特別提出,因鑑於「香港的最主要問題是抑制外□□□□貿易成功的反響,這些熱中限制□□□□□□常都認為香港貿易的成功□□□□□□□□□致。」

我們不否認□□□□□□□□□□□□□比起亞洲□□□□□□□□□□□□□□□□於一□□□□□□□□□□□□□□□□□□XXXX產品成本的競爭條件,無疑於拔苗助長。

無可為諱,工資比較低廉,過去確是香港製品優越條件之一,但這條件已逐漸喪失,受到了鄰區工資更廉的製品的威脅,其中最顯著的是南韓與台灣,無成本可計的中國大陸產品更不必說了。

事實上,企圖限制港貨入口的國家抨擊香港工資低廉,不過是聊為口實,誠如戴麟趾爵士所說:「低廉成本只是一個比較上的名詞,人們實不應過度着重於各國間工資的比較,因為不理會其他的因素,而僅是注重工資問題,是會導致錯誤的。若以歐洲和美洲作一比較,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工資顯然比較低得多,以亞洲及歐洲相比,其結果一樣。」

但未聞美洲以歐洲的工資較低,而限制歐洲貨品入口,此無他,歐洲國家均有關稅壁壘自衛,有報復的武器,香港是一個自由港,且工業原料幾完全要仰賴外間供□□□□□□□,所謂香港經濟XXXX

(XXXX/□□:文字丟失)